
寒假生活调查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寒假生活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寒假生活调查报告1系部名称: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翻译
年级xx级 班级:本科5 班
姓名: 学号:
实践时间: xx年1月06日 至 xx 年3月7日 共 60天
一、实践目的:通过对10级学生寒假生活的调查,深入了解学生假期生活的内容。对饮食,娱乐,交友,社会实践,网络,出行交通等各方面的关系,总结出一般规律。并根据其中的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对学生以后假期生活提出积极有意义的指导,促进学生以后的发展,为借鉴合理安排假期生活时间,营造健康快乐的假期生活氛围做铺垫。
(介绍实践的目的,意义, 实践单位或部门的概况及发展情况, 实践要求等内容。这部分内容通常以前言或引言形式,不单列标题及序号。 )
二、实践内容:1事先做好表格,详细分类,备调查实用。假期中走访,己同学。
2电话聊天的形式询问同学假期生活安排,假期生活情况。从饮食,娱 乐,交友,社会实践,网络,出行交通等各方面做好详细地记录。
3假期调查的时候和开学返校时候去和10级各班级班长协商分发调查问卷,让同学认真填写。
4 对同学的假期生活感受,进行详细地记录,分类汇总,对比分析。对各种假期生活的效果进行仔细的比对。
(先介绍实践安排概况,包括时间,内容,地点等,然后按照安排顺序逐项介绍具体实践流程与实践工作内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以记叙或白描手法为基调,在完整介绍实践内容基础上,对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或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重点介绍,其它一般内容则简述。)
三、实践结果:1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部分10级学生假期生活单一。大部分学生假期打工,虽然可以体验社会,可以增加收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忽略了对所学课程的学习,忽略了对家务的承担,缺少了和家人的沟通交流时间。部分学生沉迷网络,网络游戏,网络聊天。沉迷电视剧。将大部分时间浪费掉了。还有一部分同学,把主要经历投入到,会亲朋好友,会见同学中。
2 建议对策:放假伊始,对假期生活做细致合理科学的规划。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学习,打工,娱乐,访友等时间。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每天抽出专门时间学习,保持学习不落下。多承担一些家务,减轻父母负担,同时也加强了和父母的沟通和交流。
(围绕实践目的要求,重点介绍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的分析,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等。分析讨论及对策建议要有依据,有参考文献,并在正文后附录。分析讨论的内容及推理过程是实践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所提出的对策建议,是反映或评价实习报告水平的重要依据。 )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1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不仅增强了和同学的交流和联系,而且搜集了大量10级同学假期生活情况,通过调查问卷和图表统计等多种形式,丰富而又直观得把10级学生假期生活呈现出来。
2 对自己以后的假期生活也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在以后假期中可以参考其他同学的假期生活内容,生活安排,过一个又一个充实,丰富多彩而又轻松愉快的假期。
3 主要不足之处是调查的10级学生人数有限,而且调查费用较大,耗时时间长。而且后期统计工作量大,繁琐。
4 在以后的社会实践调查中,借鉴其他同学经验,改进调查方式。学习材料汇总,分析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表达交流能力,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用自己的语言对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着重介绍自己的收获体会,内容较多时可列出小标题,逐一汇报。总结或体会的最后部分,应针对实践中发现的自身不足之处,简要地提出今后学习,锻炼的努力方向。
寒假生活调查报告2一年一度的寒期生活来临了。寒期,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养的大好时机。够把握这短暂的一个多月时间真正去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应该是我们当代学生所考虑的但我们发现:一些大学生以玩网游,睡觉,闲逛等方式打发自己的寒假时间,
这些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是否很普遍?我们大学生的寒期社会生活又是如何规划的呢?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寒假生活,我们调查团队问卷形式来调查他们的学习、生活。以便学校和社会及时掌握同学们的思想动态,为他们的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引导他们如何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去充实丰富自己。
本课题“大学生寒期生活调查”,该课题对了解大学生思想和学习状况有很好的价值。
一、调查目标:
本调查的基本目标是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假期生活状况,并针对当前大学生假期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从中挖掘出当代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的共性。并以此为基础,剖析现象成因,找到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引导大学生科学安排假期时间。根据以上的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详细我校及为学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假期实际生活状况,找出普遍性问题。
(2)在找出普遍性问题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剖析,探究产生现象的原因。
(3)依据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以达到引导大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的习惯,自主合理安排假期时间的目的。
二、调查内容:
基于以上研究目标,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当代大学生假期的实际生活状况
1、当代大学生假期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
2、统计、分析调查数据,找出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第二:从各个角度分析现象,剖析问题成因
1、根据已有的数据结果,进行深层次的从各个角度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
2、联系当今青少年成长中所存在的问题,寻求大学生假期实际生活状况背后的原因;
3、总结分析结果从各个角度分析现象,剖析问题成因;
第三:研究结论与提出建议
1、归纳研究结果
2、提出对于大学生假期规划的几点建议
3、提出对于大学生假期生活的几点希望
三、问卷发放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4份。此次问卷调查范围为青岛科技大学及其周围院校(包括青岛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大职高),问卷发放分布于大一、大二专业分布很广,涉及艺术专业、经济管理专业、法律专业、机电专业等多个院校专业。其中大一被调查者人数占到总人数的60、6%,大二则占到30、4%,在被调查者中有14%的同学属于贫困生。
四、结果及分析: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的各项数据,本调查小组总结出以下几种现象:
(1)大学 ……此处隐藏13299个字……00—8:00
锻炼身体
1、你在外参加一些兴趣班吗?
A.参加( ),参加 班 B.不参加( )
2、你每天一般看多长时间的电视?
A.半小时左右( ) B.一至二小时( ) C.三至四小时( )
3、你每天做多长时间的作业?
A.半小时( ) B.一小时( ) C.两小时以上( )
4、你寒假在家做家务事吗?
A.经常做( ) B.有时做( ) C.不做( )
5、你寒假玩不玩游戏机?
A.经常玩( ) B.有时玩( ) C.不玩( )
6、你上网吗?
A.经常上( ) B.有时上( ) C.不上( )
你上网干什么?
7、你参加社会活动吗?
A.有( ) B.没有( )
你参加什么活动?
8、你进行社会调查吗?
A.有( )B.没有( )
你调查什么内容?
9、你假期外出旅游吗?
A.国内游( ) B.国外游( ) C.没旅游( )
10、你寒假看课外书吗?
A.不看( ) B.一本( ) C.两本以上( )
你都看些什么书?
11、你怎样利用压岁钱?
A.给父母保管( ) B.存入银行( )
C.买学习用品、图书( ) D.捐给希望工程( )
E.其它( )
12、你观看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吗?
A.看了( ) B.没有看( )
寒假生活调查报告8实践报告调查人:某某某
调查内容:旧城区乞丐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
调查目的:通过对底层人民的了解来反映大良乃至顺德目前建设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进行我区的现代化建设。
调查时间:xx年2月1日星期二下午3:00~6:00(即除夕前一天)
调查地点:大良旧城区繁华区(包括:东乐路、清晖路、华盖路、钟楼公园、青少年宫、华盖市场、凤山路的大部、蓝天街、马地街,详见下面的调查报告)
问卷内容:
1、 被访者的年龄、故乡及受教育程度;
2、 被访者不去打工或做生意的原因,以及被访者对救助站的了解情况;
3、 被访者的家庭状况;
4、 被访者乞讨的时间,被访者一个星期能讨到的金钱总额,及被访者对未来的规划;
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共涉及乞丐8人,收回有效信息6份.(有效信息均来自“常驻乞丐”)
1、 乞丐的个人信息
·8名乞丐的年龄分别为70、85、50、78、65、42,另外两位一个大概30岁,另一个大概十岁。
·8名乞丐中有3个没读过书,2个上过小学(包括扫盲班),2个来自大学。
·8名乞丐中有3人来自河南,1人来自山东,1人来自北京,其余未知。
2、 乞丐的乞讨状况
·8名乞丐中有6人是“常驻乞丐”,另外2人是急事所需。
·8名乞丐中3人表示一周只能讨到5元左右,3人表示一周能讨到十余元,其余未知。
·6名“常驻乞丐”中,乞讨时间在“一个月内”“几个月”“几年”的各为2人。
·6名“常驻乞丐”中,有3位表示未来(几个月内)不会再继续乞讨,另外3人表示没有改变生活的打算。
3、乞丐的分布状况
(注:乞丐的流动性很强,所以分布情况不具有一般性,但总体范围大致不变)
4、乞丐的家庭状况
·6名“常驻乞丐”中,3人表示自己有家人,2人表示已无家人,还有1人不愿透露。
·3名有家人的乞丐中,2人表示家人不养自己,现在已经没有联系了;还有1人表示家人养不起自己。
5、 关于救助站及自力更生
·6名“常驻乞丐”5名年龄为50以上,已无力打工及做生意,其余未知。
·6名乞丐中,4名不知道“救助站”这回事,2名表示知道但不愿意去,因为自己能养活自己。
调查总结:
受访的乞丐很多在讲到自己的经历的时候都流泪了,不孝的子女,不治的顽疾,或是命运的捉弄,让他们只能以乞讨为生。他们很多都一把年纪了,都还要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窘迫,即便是新年前的几天。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被全身被烧伤的乞丐,事实上在一开始由于他外貌令人惧怕,我是不愿意采访他的。“xx年我在垃圾场捡垃圾的时候被烧的,我老婆就在那时没了,自从治疗完离开人民医院后,我就一直在乞讨”,他讲的时候又回到了对往事的纠结中,虽然他手指变形不能动,五官也因为烧伤的缘故已经变得不堪入目了,然而他仍然不失曾经作为一个大学生,一个老师的风度。
“我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才16岁,女儿都在上大学,没钱养我”,谈到儿女的时候,他眼前似乎浮现出希望,“他们都很争气……”讲到这一句时,他的眼泪不由的就流了出来,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乞丐流泪,从他那眼皮外翻,血红血红的眼睛里。
当被问及为何不去打工时,他苦笑道:“我这个样子谁会要我?在这儿讨饭一天至少能有一两块,买馒头,大约也能挺下去。”这令我感觉到在这个社会,似乎一个残疾人,只能自甘被人遗弃的命运
,而别无选择。这似乎是一种讽刺。
同样一位自称已经七十岁的老人在东乐路的仁信老铺处讨饭。在采访时他说话很大声,“我有病!“边说他便拿出一个病历本,”我没钱看,谁给我钱,你给我?“我说我是个学生不挣钱,您没有子女吗?他不愿意说,后来我才知道,他已经没有亲人了。
后来我又问他,知道附近的救助站吗,他很激动,“我去那儿干嘛,啊?“他说了我很多遍,”我在这儿就能养活我自己,我去那儿干嘛“,我对他说,市救助站怎么也比在这儿讨饭好啊,他似乎耳朵有点背,没听懂,又重复了一遍”我去那儿干满,我能养活自己。“我一时失语,只好放弃了。
“人生而平等““人非工具“这是早在启蒙运动就提出的理论,然而在今天我区在经济上大踏步前进时,我们仍然能看到底层人民生活的无奈。他们讨了几年饭,一直没有受到真正的帮助,除了那些来自施舍者们零星的钱。这是否应该社会财富再分配者们好好想一下呢?
乞丐,是一个现代化城市的瑕疵,高楼大厦无法遮蔽的城市污点,也是对gdp莫大的嘲讽。
我的建议:
1、 区政府应该重视乞丐的问题;
2、 乞丐的真假不难分辨,问一些个人问题,就很好判断;
3、 区政府把重点放在对老者、残疾人的救助及保护;
4、 建设我区的救助站;
5、 救助站不应限于救助,被救助者同样可以干活。
社会实践调查心得
悲天悯人的思想,是对底层民众最起码的尊重。敞开心扉,关怀他们,我们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同时,了解社会,在对不足的改进中,做到那句不过时的话“城市,让生活更美好“